“傳統(tǒng)語言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是變革時代繪畫所面對的整體性課題。在當代,幾乎所有勤于思考、勇于追求的畫家,都在認真思考這一問題。他們在藝術(shù)的探索實踐中,每每焦慮于傳統(tǒng)
以運籌帷幄、神機妙算著稱的明朝開國元勛劉基,為人豪邁自負,一般人他都不放在眼里,但是卻對兩個浦江人贊譽極高?!睹魇贰埫霞?zhèn)鳌份d:“劉基嘗為太祖言:‘今天下文章
出浦江城北行,再折向東北,山環(huán)水繞,一路風景如畫。車行半小時,從右側(cè)山谷口而入,初極狹,百十米后漸行漸寬。數(shù)分鐘后,車至谷中,四顧群山環(huán)伺,溝壑起伏,村莊錯落有
小小說《紅綢被面》發(fā)《天池小小說》第九期,感謝編輯厚愛! 貼之。存檔。 ——圖文無關(guān)—— 紅綢被面 徐水法
蒙《今日浦江》張慶平老師厚愛,約我寫一篇關(guān)于重陽的。思忖數(shù)番,覺得偷懶走個捷徑。想起前段時間剛翻看了江東放贈予的湮滅歷史塵埃百十年后他重新翻印的《浦陽詩錄》,里
昨天收到《文化月刊》2015年9月中旬刊,里面刊出小文《野馬嶺英雄競折腰》,感謝編輯李老師! 浙中千年古邑浦江縣,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
吳戰(zhàn)壘先生歸往道山十載,學界諸多晚輩始終懷念于心。 少時求學,我已知吳戰(zhàn)壘先生大名,并視為心目中最景仰的浦江籍文史學者。我初中畢業(yè)時,吳戰(zhàn)壘先生就曾應邀往
散筆《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田后蓬村》發(fā)表于《文化月刊》2015年九月上,并把其中一張照片打上“田后蓬村”字樣作為封底。感謝編輯李老師的厚愛!特別感謝我的同學薛榮生先
得悉張文德老師仙逝的次日,我草成這篇小文,以寄托對他老人家的哀思和沉痛悼念!蒙《今日浦江》張慶平老師關(guān)照,發(fā)在前天(26日)的“文化”版上。感謝慶平兄厚愛!
小文《不辭長作上河人》是一篇即時作文,從到上河參加旅游美食節(jié),到隔一天為這個旅游美食節(jié)特設的征文截稿,我只用了一天時間完成。征稿時間只有兩天,也算是開創(chuàng)記錄了!
一對古老的樟木箱,分上下兩層,一疊發(fā)黃的舊書、幾本線裝的日記本、幾張裝裱過的相片整齊地碼放其中,這是伯父生前所用的書箱。書箱的做工很精致,門板、抽屜嚴絲合縫,可
53年了,浦江抗美援朝老兵鄭春山一直很低調(diào),并不與人說起這件往事—— 1962年10月6日,北京,懷仁堂,秋晴。
小小說《老徐頭的寶田》一發(fā)《天池小小說》,昨天再發(fā)《金華日報》文化版,感謝一刊一報編輯老師的厚愛?。?!
在浦江籍抗日陣亡將士名錄中,有一位叫石寶琛的中校營長,陣亡于湯溪。70多年來,他的陣亡細節(jié)一直無人知曉。 前不久,居住在舟山的83歲老人吳如榮(
我叫傅云炳,是白馬鎮(zhèn)利豐村人,出生于1930年3月,我老婆傅巧云,從小被我父母領(lǐng)來做女兒,其實是當童養(yǎng)媳的。 1945年,我16歲,親眼目睹了日
車站左側(cè),新擺出一個地攤,幾排廉價鞋襪躺在寒冷的瀝青地上。 城管走到黑而瘦的攤主面前,說,“你又來?叫你不要來了!你會害死我的!” 小販惶恐求情:“你就當沒
大媽把舊紙箱,塑料瓶子倒在門口,讓那個穿著過時夏裝收舊貨的中年男人歸類過磅。“紙箱三十五元,塑料瓶子二十三元。共計六十八元?!贝髬屵哆?。 怕算錯她又請來隔壁大
編者按:日前,縣委書記施振強在原江東縣政府舊址塘波村“永思堂”,對63名擬提拔任用縣管干部進行了集體談話。本文根據(jù)其即席講話錄音整理而成?,F(xiàn)將全文刊發(fā),以激勵全
@千里騎行:你見過古代的自來水嗎?在浦江縣仙華街道登高村,有一處不知啥時修建的古自來水,猶如從天而降的玉飄帶,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沿用至今,讓人嘆服。
版權(quán)所有?2001-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wǎng)絡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72602100048號
業(yè)務咨詢和服務專線:0579-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0579-88188123
免責聲明:您看到的內(nèi)容均為會員發(fā)表,不代表本站立場,轉(zhuǎn)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并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