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峭的崖壁上有一個移動斑點,老鷹和白云被斑點踩在腳底,老鷹“啊,啊”驚叫著,白云駕御輕風,將斑點團團包裹,打算在他跌落時接住。 斑點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正艱
一到桐青殿,我就想起了我黨的同盟軍,曾任殿宇主持——銀和尚。是他使桐青殿逐步完善到最高境界 銀和尚大號楊邦銀,浙江義烏人,自幼出家,佛
浦江北鄉(xiāng)朱宅附近。有個土財主,姓曹名百詩,有幾下“三腳貓”功夫便不知天高地厚。而且,他家里又有不少田地山場。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曹百詩在北鄉(xiāng)稱王稱霸,欺壓百
有一次,朱守綱到杭州去,走到桐廬一處地方,聽見一個女客在墳前豪淘大哭,十分凄慘中,帶有七分憤恨。 朱守綱一向愛管閑事,就去查問那個女客怎么了,女客講
三年斧頭六年錛,十年長刨推不抻。 三年出師六年成,八年以后好營生。 這是我那親戚的口頭禪,他告訴我,學一門手
老家村旁有一條蜿蜒的小溪,溪邊樹木蔥綠,塘中碧水充盈。 那時每當春暖花開之際,尤其是雷雨過后,各種魚類逆流而上,小澗里、水坑上、田垅中,到處都是
張越霞,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縣浦陽鎮(zhèn)。 1926年,張越霞在浦江縣蠶桑講習所任教員時,在黨的領導下,參加了反對南京國民
“染布哦,染布!布染不染?”小時候,每到秋冬季節(jié),村里常常傳來這樣的吆喝聲。這時,染匠挑著兩只竹筐上門,一只竹筐里裝著已經染好的青布、黑布,送到農家,另一只竹筐
這個未解之謎,算起來至今已快四十個年頭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和家鄉(xiāng)二百六十多名熱血青年一起,響應祖國征召,帶著家鄉(xiāng)父老的囑托,帶著
墨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xiàn)于今者,當十分珍貴。借助于這種獨創(chuàng)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
鳥鳴蟬和、花香四溢,聽著小鳥的歡叫,聞著小草的芳香,感受著夏日灼熱的風浪,孩子們又迎來了她們最喜歡的暑期生活。 暑期某一天,女兒突然神秘地問我:在挪
八月,一個夏去秋漸來的日子,我與妻兒一起來到了六朝古都南京,踏上了我計劃已久的夫子廟秦淮河“詩意”之旅。 前段時間熱門的一句話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
人們習慣把康乃馨當作母親花,這自有道理。而我卻喜歡把千日紅當作母親花,這也有我的道理。母親是個農村婦女,生前從未聽見過這花名,自然不知其為何物。事實上,我與母親
春夏之交的宜人氣候,總讓人萌動出游的心情,早聞檀溪鎮(zhèn)王靈村的“一腳跨三府”了,一個雨后的清晨,“蓄謀已久”的我們一大早便來到了人稱世外桃源的王靈村,村頭巨大的石
做木蓮豆腐的人 都是故鄉(xiāng)的舊人 他們仿佛都是一株高粱 因為農諺的撩撥,長成了人樣 他們一生忙生活,嘗風霜
潘德淐(1717—1782),字文如,號屏山,邑廩生,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歲貢,四十二年(1777)候選儒學訓導,《光緒浦江縣志稿·文苑》中有其人物小傳。
民國初年,上?!睹駠請蟆钒l(fā)起了一項“民意測驗”,旨在“選舉”當時中國的偉人。揭曉時,第一名是孫中山,第二名是陳德征,第三名才是蔣介石,一時輿論嘩然,這陳德征究
檀溪鎮(zhèn)潘周家村的“一根面”聞名全國,然而,該村流傳百余年的五虎拳卻鮮為人知。 (攝影:鄭建東) “我們村里的五虎拳是從安徽
初識《蘭亭序》是在童年時代,那時我才七八歲,還未上小學,父親從《蘭亭序》中臨摹出“永和九年”“茂林修竹”“天朗氣清”“惠風和暢”16個字教我影格。我把父親寫的字
我叫孔慶云,浙江浦江人,今年93歲,離休干部。今天我講的是1949年參加解放戰(zhàn)爭渡江戰(zhàn)役的一些往事。 一 1949年春天
版權所有?2001-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絡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安備 33072602100048號
業(yè)務咨詢和服務專線:0579-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0579-88188123
免責聲明:您看到的內容均為會員發(fā)表,不代表本站立場,轉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并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