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九旬老母要請客
轉(zhuǎn)載
于 2014/03/28 14:29:54 發(fā)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
作者:徐水法
2910 閱讀
0 評論
1 點贊
九旬老母要請客(小小說)
母親已經(jīng)接近九十高齡了,所幸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唯一讓我這個長子不安的是,母親始終不愿離開讓我們兄弟姐妹落地生根的老家,那個坐落在群山為屏竹木為柵的山村。
我只好隔三差五地回家一趟,平時也就只好殷殷囑托在村的二弟代為盡孝了。用村里人的話說,母親是好人有好報,自己長壽不算,子女們一個個生活富裕、孫輩有出息。母親在村里為人好是有口皆碑的。即便現(xiàn)下,自己已經(jīng)是耄耋老人了,還總是忘不了照顧左鄰右舍。每次我回家前,總會打電話給母親和弟弟,有沒有什么需要帶回家的。母親很少有東西要我?guī)Щ丶业?,倒是?jīng)常這次讓我給左鄰帶桶食用油,下次讓我給右舍帶袋米。
今年遇上幾十年一遇的高溫,我們?nèi)胰税侔銊裾f,總算把老母接到城里我的家,讓她住進空調(diào)房,盡點我的孝心。母親待不了多長時間,就吵鬧著要回家,我只好讓二弟進城來勸說她,山里今年也是出奇的熱,母親總算歇了想回老家山里的心思。夏天火燒火燎地過去了,秋老虎依然高燒不退,看母親似乎有點定心了,沒有提起回家的話頭,這讓我一家人稍感欣慰。
二弟進城辦事,順道到家看看母親。母親高興得不行,拉著弟弟的手,問長問短,張家嬸身體好不好?李家的新媳婦孝順老人不?仿佛山里那個家,已經(jīng)幾年沒回一樣。我要二弟留下多陪母親一天,把村里的事情都給母親說說。
二弟走后沒幾天,母親要我周末找輛車,陪她回家一趟,說有很重要的事要辦。我問她有什么重要的事,非得這么熱的天回去,涼快一些回去不行嗎?要不,我替他去一趟。母親這次很堅決,不行,這是我郁結(jié)心頭幾十年的一個心愿,一直沒有機會完成,這次無論如何要回去完成。我不解地問,母親說,我會在路上慢慢告訴你的。不過,你走前一天,替我雞鴨魚肉最時鮮的菜蔬統(tǒng)統(tǒng)買上,更別忘了帶上幾瓶好酒,我要去請客。
我更納悶了。母親這么大年紀了,在村里已經(jīng)能夠是最年長的長輩了,還有誰有資格讓母親請客呢!再說平時母親都住在村里,要請客也早就請了??!我悄悄打電話給二弟,二弟也奇怪了,說從來沒聽母親說過要請誰的客啊!二弟后來說,母親聽說村里請了幾十里路外的徐里村石匠什么重砌村前那條因為臺風暴雨垮塌了的石坎時,倒是讓我向石匠師傅打聽一個叫徐福祥的石匠,我一問,正好是其中一個石匠的老父親。除此以外,母親什么也不說??!
想想母親說過會告訴我的,我也就不再問母親了。孝順的一半是順,幾十年的心愿了,年近九旬的老母,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我就按照母親的一切準備就緒。
周末,遇上一個難得的好天氣,母親一早就起來了,待我和妻子從菜場回家,母親已經(jīng)收拾好一切,坐等我和她一起回家了。載著我和母親的車出城不久,母親提出車子先拐向徐里村,去接上那個叫徐福祥的老人,一起回家。
見我不解的樣子,母親就和我說了整個事情的經(jīng)過。
當年我父親在外面工作,家里平時基本上就是母親和我們兄弟姐妹幾個,早先憑工分到生產(chǎn)隊里分口糧。我們家工分最少,父親工資也不高,為了省下回家的路費,父親除了發(fā)了工資回家一趟,平時很少回家。那年山里下大雨,不僅把村前通往外界的主要道路沖垮了,我家進出的唯一通道,門口那條兩尺來寬的石砌小路,也被雨水沖塌了。村里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的,路塌了我家只剩下半尺寬一條危路,稍不留心就會滑下石坎,掉下山去。
母親平時自己進出十分小心外,更擔心的是孩子們?nèi)f一掉下去怎么辦?村里出山的主要通道也塌了,母親也不放心扔下孩子們出山去找父親。正當母親束手無策如一頭困獸左右沖突找不到一條出路時,有個來村里幫助修路的石匠師傅看到了我家的窘境,就和幾個伙伴趁晚上歇工后自發(fā)來幫母親修好了路,這個師傅就是徐福祥。當時家里也沒余錢,連頓夜宵也沒招待徐師傅他們。
后來,父親不幸英年早逝,加上我們兄弟姐妹多,母親拉扯我們成人,再沒有精力和物力去感謝徐師傅。只是這件事一直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在母親的心頭,這份恩情沒有報答,母親始終無法釋懷。時間長了,更不知道這位恩人是不是健在,更是成為母親心里一個難解的情結(jié)。
這次二弟進城說起村里修筑村前石坎的事,母親問得很詳細,得悉石匠師傅中有來自徐里的,就暗中托二弟打聽徐福祥師傅,居然無巧不成書,領(lǐng)頭的石匠就是徐師傅的兒子,也得悉徐師傅身子骨硬朗,就覺得償還心愿的機會來了,所以就有了這次急匆匆回家請客的緣由。
原來如此。
(原文刊發(fā)2014年第三期《百花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