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精品综合网|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delect id="m3aiv"></delect>

      <delect id="m3aiv"></delect>
          <delect id="m3aiv"></delect>

              正在閱讀:吳士槐與榮氏家族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吳士槐與榮氏家族

              轉載 2014/03/10 22:59:34 發(fā)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摘 作者:張解民 4987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在中國,沒有一個家族有著如此的榮譽。

                    榮氏家族,一幅中華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的縮影圖;一部充滿神話和傳奇色彩的家族史;成為名震一時的“紅色資本家”。

              浦江籍愛國實業(yè)家、上海申新九廠廠長吳士槐,憑其對資本市場經營模式的諳熟,縱橫商海,與榮氏企業(yè)風雨同舟,為中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第一民族資本家族添上重彩一筆。

               

                     吳氏為人,不炫能,不矜功,重鄉(xiāng)誼,好施與,生平義舉,指不勝屈。招收浦江人赴上海做工者近千人,惠及桑梓,為鄉(xiāng)人所稱頌。浦江在滬人數(shù)之多超過歷朝歷代。垂譽兩浙,馳名四海。

               

                    吳士槐(1896~1972年)原名自槐,又號直人,士槐為其校名。浦江縣前吳村人。1911年初,吳士槐就讀浙江省立甲種工業(yè)學校,因家庭經濟拮據(jù)而不能按期繳納學費,險被學校除名,吳士槐不得已求援于同鄉(xiāng)浦江古塘人陳肇英,陳肇英時任浙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營營長,駐扎在杭州報國寺附近,得到陳肇英慨然相助,才順利完成學業(yè)。

               

                    吳士槐畢業(yè)后,經該校校長許炳?介紹,與另外三同學一道到日商棉紗廠學習。不久,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fā),吳士槐等人出于愛國義憤,組織該廠工人反帝大罷工,被日商老板發(fā)現(xiàn),遭到租界巡捕房追捕,無奈之下,連夜逃脫,幸免于難。后經人介紹,進入“寶成”紗廠,雖收入甚微,僅能糊口,總算有了棲身之所。

               

               榮氏企業(yè)從零起步,白手起家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江南無錫榮巷,榮宗敬出生,兩年后,其弟榮德生也來到了人世。由于家境清貧,榮氏兄弟都沒有進過正規(guī)學校,僅僅讀過私塾。

               

                    1890年,榮宗敬到了上海南市鴻升碼頭里街“森泰蓉”錢莊做跑街。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森泰蓉”錢莊受到戰(zhàn)爭的影響,失利頗大,被迫宣布倒閉,一夜之間關了門。榮宗敬失業(yè)。榮宗敬、榮德生日夜為家境和自己前途發(fā)愁。這個時期,江浙一帶開設錢莊的風氣盛行,榮家憑著其父榮熙泰多年理財?shù)慕涷?,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對錢莊的業(yè)務稔熟,決定自己在上海開設錢莊。1896年二月初八,在上海南市鴻升碼頭,1500元資本的“廣生”錢莊掛牌開張。榮氏兄弟就是靠這1500元躋身于工商界,后來發(fā)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集團?!皬V生”錢莊利用洋厘行市的漲落,收付銀兩和銀元、匯兌業(yè)務急劇增加,獲取了不少盈余。

               

              榮氏企業(yè)巧滾雪球,橫空崛起

               

                      當時,外國侵略者逐漸滲入中國市場,新思想、新風氣不斷涌現(xiàn)。從出版印刷的介紹西方科技和實業(yè)的書籍中,榮宗敬、榮德生看到了另外一番廣闊天地。洋人經營的許多火柴廠、制糖廠、電燈、食品廠等都非常興旺。榮氏兄弟逐漸相信,只有發(fā)展實業(yè),才能使國家迅速富強起來??疾旌?,把錢莊的資金轉移到辦實業(yè)上來,籌辦面粉廠。當時,面粉與其他洋貨不同,在通商條約上,因為是給洋人吃的,免征捐稅,其他商品都要逢關納稅,茍捐雜稅多得很。而面粉吃的人多,又進口免稅,數(shù)量比其他貨物都多得多,并且利潤巨大。此時,全中國已開辦的面粉廠只有4家:天津的“貽來牟”、蕪湖的“益新”、上海的“阜豐”以及英商在上海經營的“增?!薄s氏兄弟選擇無錫麥產區(qū)作為廠址。1901年農歷二月初八日,“保興”面粉廠在無錫動工興建。次年3月,建成投入生產。成為無錫乃至江蘇最早經營的小型機器面粉廠之一,也是榮氏家族辦實業(yè)的第一步。“保興”廠后改為“茂新”,到了1906年,“茂新”面粉廠的資產總值達到8萬兩,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榮氏兄弟又開始了再圖發(fā)展,面粉廠生產的面粉需要用布袋裝,布袋又是用布匹來做,而布匹又是由紗廠供應。決心采取“吃著兩頭”的方針,即在面粉廠之外“再做一局”,把目光瞄向了一個新的行業(yè)??紗廠。

               

                     1907年,榮氏兄弟“振新”紗廠緊靠“茂新”面粉廠正式建立投產,全廠28臺英國造的細紗機,晝夜產紗23件。

               

                     1912年,在上海新閘橋創(chuàng)辦了新廠??福新。之后,又以滾雪球的形式,在閘北光復路沿蘇州河岸,不斷壯大,開了三家以“福新”順序命名的面粉廠。

               

                    至1919年,經過大力擴充,榮氏兄弟經營的面粉廠一共增加到8個,上海的“福新”一、二、三、四、五、六廠,漢口的“福新”五廠以及無錫的“茂一”、“茂二”廠。

               

                    19194月,榮氏兄弟在上海郊外的周家橋,建立了“申新”紗廠。又以40萬元的價格買下“恒昌源”紗廠,改名“申新”二廠。申新生產的“人鐘牌”棉紗被定為“標準紗”。因質優(yōu)價好,紗綻成為市場上的暢銷貨,聲名遠揚。

               

                    榮氏兄弟的面粉和紗布,一個吃的,一個穿的,兩業(yè)同時兼作,都獲得成功,榮氏企業(yè)幾乎壟斷了滬、錫兩地的主要銷售市場。由于經營的工廠多,規(guī)模大,榮氏兄弟感到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管理機構。1921年,榮氏兄弟在上海成立了茂(新)福(新)申(新)總公司,由榮宗敬任總經理。

               

               榮宗敬慧眼識吳士槐

               

                     1922年,榮宗敬招賢,吳士槐辭去“寶成”紗廠職務,應招后被委為“申新”二廠總管,此職為車間全權管理。該廠有紗綻五萬枚,每日用棉數(shù)量甚巨,在棉花收購中,棉花商為了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便不擇手段賄賂經管人員。某日,棉花商以敬煙為名將巨款裝在香煙盒內,推推搡搡,硬是塞給總管吳士槐,被當即拒絕,遭到呵斥。此事,很快為榮宗敬所知,大加贊揚。深得榮氏器重,在同行中聲譽日隆。

               

                     在榮氏企業(yè)中,所有的紗廠都是沿用封建工頭制的模式,即由文場與武場兩套管理班子,各司其職。文場職員一般由股東推薦或總辦聘請,多數(shù)不懂技術,管理權力較小,一般女工、童工和小工由文場職員管理,問題較少;武場主要負責生產的組織和管理,權力很大,連考勤、處罰、停歇的權力都操在武場的工頭手中。時間一長,導致這些大小工頭不是親友就是師徒關系,形成一股邪氣囂張的惡勢力。這些工頭腐敗至極,目中無人,甚至有很多人隔上好幾天才來廠里轉一圈,卻依然拿著高工資,工人沒有積極性、主動性。這種封建工頭制沿襲已久,管理十分落后,產品質量次且消耗高,浪費嚴重,機器保養(yǎng)差,勞資關系對立也隱性地越來越嚴重。

               

                     始終滿懷著改革的理想和抱負的吳士槐,目睹廠子里的這種惡劣狀況,說服榮宗敬,廢除封建工頭制,實行班組民主管理。消息不脛而走,遭到工頭們的恫嚇,使出打黑槍等卑鄙手段。某日晚上,吳士槐偕夫人因事外出,突然從黑暗處打來“??”兩槍,幸好他當時彎腰系鞋帶,未被擊中。吳士槐鎮(zhèn)定自若,以非凡的膽略勇氣,知難而上。工頭們?yōu)榱吮3肿陨砝?,暗地里勾結起來,挑唆和煽動工人罷工,反對改革。吳士槐在廠方支持下,果斷地關閉工廠,張貼告示:如欲復工者,必須重新登記,擇優(yōu)錄用,管理人員也同時進行充實改組。經過反復談判斗爭,終于掌握了人事主動權,一舉廢除了根深蒂固的工頭制,代之以科技人員管理車間生產的新式制度,開辟了華商科學治廠的先河。從此,吳士槐名聲大振。

               

               吳士槐主新“申九”,挑擔大梁

               

                     1931429日,榮宗敬買下“三新”紗廠,改名為“申新”九廠。榮宗敬啟用吳士槐,委以總工程師重任,前去接收。

               

                     “三新”紗廠設備落后,生產不振,經營不善,債臺高筑,已停產數(shù)月,仍有為數(shù)不少的工人呆在車間不肯離去。如果不加以篩選淘汰,職工隊伍素質就無法保障。因此,整頓恢復工作成為首要問題。吳士槐已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加上廠方的大力支持,整頓工作順利進行。

               

                     吳士槐提出了改造的初步設想。一是另擇新廠址,建造水泥三層新廠房;二是改原來笨重的蒸汽發(fā)動機為電動機;三是報廢從英、美、日三國買來的陳舊的“老爺機”,添購具有先進水平的新機器。于是,榮宗敬在澳門路新買地址八十多畝,籌劃搬遷事宜。吳士槐又相繼提出了切合實際的改革方案,這些內容包括:

               

                     確定新建廠房規(guī)模為能容納十三萬紗綻、一千臺布機、三萬線綻的廠區(qū)面積;制訂了舊機器的改造規(guī)劃與具體程序,計劃用三年時間對五百臺舊布機進行“脫胎換骨”;添購三百臺自動織機、新式漿紗機、自動結經機、檢布機、軋光機等機械;投入三十萬美元從美國引進工作母機,有車、刨、磨、銑等機器,提高修工場的修理能力;改善生產條件,在細紗車間增設空調裝置,調節(jié)溫度,改善機器的運轉狀態(tài);改絞紗為筒紗,方便了單程布廠的用戶,增加花色品種,增織斜紋、嗶嘰、直貢呢及皺紋呢等;在蘇北、九江、濮陽、大同等棉區(qū)分設機構,采購棉花,確保原料供應;改善職工福利設施,新蓋五幢三層樓房,解決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職工食宿;建造可容納4千多人就餐的大食堂;開設內、外、婦產診療室,設置病床,且不收住院費,做到小病不出廠;延聘教師開設“申九”小學,招收“申九”職工子弟,陸續(xù)設立托兒所、幼兒園及合作商店等等。

               

                     經過幾年不懈努力,“申九”形成較為完善的規(guī)模。而吳士槐本人則獲榮宗敬重用,委以廠長之職。

                

              歲月如晦,風雨同舟

               

                    商場多險難,常常危機四伏。不久,榮氏企業(yè)陷入一場空前的經營危機之中。1934年,世界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顯現(xiàn),很快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美國小麥狂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危機的陰影下,中國關稅不能自主,稅率過低,成為歐美等國傾銷剩余產品,轉嫁危機的場所,使得國內對外貿易稅減,物價下跌,市場蕭條?!熬乓话恕笔伦兒?,東北三省的紗布市場全部喪失,以華北為主要市場的上海面粉受到日商的緊迫排擠,銷路越來越小,棉紡織業(yè)首當其沖……榮氏企業(yè)頻頻出現(xiàn)危機跡象,上?!案P隆备鲝S因為面粉銷路日窄,一度全部停工;“申新”各廠也因棉花貴紗賤,銷路不暢,存貨堆積如山,導致各廠資金周轉困難?!吧晷隆惫救抠Y產為6800萬元,而負債卻超過了6300萬元。榮氏所屬企業(y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到19343月底,整個金融界沒有一家肯為榮氏企業(yè)放款,榮氏企業(yè)債臺高筑。為挽回困境,榮宗敬領頭呼呈政府,要求減少稅收,減輕企業(yè)負擔,并派人到海南島、江、浙等地推廣種植良種棉麥,但收效甚微。

               

                    某日凌晨4點鐘,正是黎明最黑暗的時候,榮宗敬來到“申九”,“申九”廠長吳士槐睡在廠內俱樂部樓上,忽然聽到下面禮堂里隱約傳來長嘆之聲,吳士槐很感奇怪,急忙披衣下床,到樓下一看,原來是榮宗敬站在那里發(fā)呆!榮宗敬停住了嘆息,緩緩抬起頭,氣憤悲哀地對吳士槐說:“欠政府的稅付不出,政府要來沒收我的財產,我現(xiàn)在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去通知各廠長和工程師來會議室?!眳鞘炕边B夜通知,凌晨6點鐘左右,各廠廠長和工程師都趕來了,商議救危之策。期間,吳士槐提出了:各廠職員工資七折發(fā)給,等市場回升,經濟好轉,再恢復全薪,體恤廠方的處境與困難。此舉得到了各廠職員的諒解與響應。在無錫的榮宗敬之弟榮德生也趕赴上海,出面向銀行方面申請借款。到了1936年秋,全國各地棉花豐收,連續(xù)幾年的棉花貴而紗賤的市場形勢逐漸消失,榮氏企業(yè)驟見起色,出現(xiàn)了生機。


                    1937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8月,日寇進攻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變。屬于“申新”系統(tǒng)的幾個廠都在戰(zhàn)區(qū)之內,榮氏企業(yè)損失慘重。

               

                    19382月,榮宗敬因病去世。其長子榮溥仁擔任了申新總公司總經理的職務。

               

                    “申新”九廠是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二人早起出資籌建的,在抗日戰(zhàn)爭前沒有明確的股權劃分。19391月,吳昆生、吳士槐、陳品三加入了“申九”,“申九”資本增加到500萬元。

               

              光明初露  迎接解放

               

                   吳士槐在“申九”的發(fā)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八一三”事變后,上海淪為孤島。多數(shù)華商紗廠被日寇侵占,一度時間,市場紗布奇缺。因“申九”地處租界,為英國勢力控制范圍,日本無力控制,因此,尚能堅持生產。當時,客商紛至沓來,該廠生產的“金雙馬”商標棉紗譽滿全國,一時成為搶手產品,在市場上,曾經作為一種籌碼與黃金并列。上海淪陷后,學校停課,學生星散,很多工廠倒閉后,技術人員失業(yè),生活無著,紛紛逃往內地謀生,吳士槐從培訓技術力量著手,注重培養(yǎng)各方面專業(yè)人才。在他的倡導下,廠方開辦了三年制??频摹爸袊徔椚竟I(yè)??茖W?!?,校址位于“申九”附近,每年招高中畢業(yè)生二十五名,擇優(yōu)錄取,首批應考者竟達五百余人,從一九四0年建校至解放,該校共培養(yǎng)二百多人,成為我國紡織工業(yè)的優(yōu)秀技術骨干。解放后,該校合并于中國紡織大學。

               

                    19488月,國民黨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快速糜爛,通貨膨脹上升至天文數(shù)字,法幣出現(xiàn)了500萬幣面的大鈔,買一塊大餅要3萬元,法幣膨脹已進入惡性階段。一時工廠倒閉,人民失業(yè)。為了挽救經濟的大失控,緩和危機,國民政府明令公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在國統(tǒng)區(qū)內改變幣制,強行發(fā)行金圓券,以代替已成為廢紙的法幣,規(guī)定300萬法幣換1元金圓券,同時限期收兌民間持有的金、銀、外幣,并實行限價,凍結工資。蔣介石派其大兒子蔣經國前往上海,把打擊目標直指民營企業(yè),對民族工商業(yè)者大肆進行懲戒。下令要上海當局嚴令各大商業(yè)銀行限期將所有的外匯自動向中央銀行登記存放。揚言如發(fā)現(xiàn)私藏黃金不兌給國家者,將以擾亂金融治罪。一時間,工商界人心惶惶。這時,上海中機公司新造了數(shù)百臺自動織機,需要尋找買主。吳士槐覺得,與其讓兌得的紙幣變成一堆廢紙,還不如買成機器變?yōu)楣潭ㄙY產可靠。經過籌劃,吳士槐花了二十萬元巨款,買下二百臺織機。

               

                    1949年新年前夕,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國民黨軍隊土崩瓦解,蔣家王朝,搖搖欲墜,朝不保夕。一些資本家在這種形勢下,迫于國民黨政府的威脅引誘,加上對共產黨政策缺乏了解,紛紛移資南遷,或到國外,或到香港。當時有人向吳士槐提議,把新購的二百臺織機運往港、臺,另圖發(fā)展。在此緊要關頭,吳士槐坦然面對,力排眾議,言道:“我吳士槐始終從事實業(yè),沒參加過什么政治。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不怕什么。”并勸說同仁。組織力量保護機器,等候人民政府處理。榮德生、榮毅仁父子也決心留在國內。

               

                    人民解放軍進入上海,不擾市民,露宿街頭,這種亙古未有的街頭景象立即傳遍上海,人們紛紛奔走相告,齊聲贊揚解放軍不擾民的壯舉。

               

                    解放后,人民政府向私營工商業(yè)者宣布了“發(fā)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鼓勵工商界消除顧慮,恢復生產、經營,建設新上海。很快穩(wěn)定了工商業(yè)人士情緒。吳士槐將以前購置的房地產盡快變賣,用以添置尚未配套的機器設備和購買建筑廠房所需器材。1953年,“錫輪”織布廠竣工投產,成為上海解放后惟一一家以私人資本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建成的織布廠。

               

                    19517月,榮德生去世。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fā)來了唁電。榮氏企業(yè)由其四子榮毅仁接手,成為榮氏企業(yè)繼承人。

               

                    19539月,公私合營工作開始,次年4月,榮毅仁召集“申新”86戶股東開會,提出了“申新”三廠實行公私合營的建議。928日,“申新”正式宣布公私合營,榮毅仁任上海市紡織公司經理、申新紡織廠總管理處總經理,吳士槐擔任申新紡織廠總管理處副總經理。從此,榮氏企業(yè)成為新經濟的一部分,走在了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潮頭。

               

                    1956110日,毛澤東在上海視察“申新”九廠,榮毅仁、吳士槐等人陪同,毛澤東到上海視察不下幾十次,而這是惟一一次視察公私合營企業(yè)。

               

                    由于吳士槐工作表現(xiàn)出色,政治上開明進步,深得當時上海市委的好評,被提名推薦為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常委。不久,派赴北京馬列學院學習。

               

                    履仁蹈義,積善遺良

               

                     吳士槐為人重鄉(xiāng)誼,浦江人往訪者,無論識與不識,地位高低,咸皆款待,如有所求,無不竭力相助。吳士槐尤為關心家鄉(xiāng),先后招去“申新”九廠或介紹入上海其他工廠工作者近千人。鄉(xiāng)人甚受其惠,至今猶深德之。

               

                    19471月,吳士槐在擔任“申新”九廠廠長期間與上海墾業(yè)銀行總經理王伯元集資修葺“蘇州抗戰(zhàn)遺族學?!毙I?,對抗日將士遺孤子女教養(yǎng),義無反顧,熱忱支持,并擔任了該校董事。先后,捐助圖書儀器、運動器械、衛(wèi)生醫(yī)藥等設備。協(xié)助學校開設棉織科,分期分批安排學生到廠實習,期間的食宿均由廠方供給,工廠師傅熱心傳授,學生掌握了紡織機械常識及操作技能,有了一技之長。離校后能自謀生計,用其所長,服務社會。

               

                     19473月,為振興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解決兒童入學困難,改善學習環(huán)境,吳士槐獨自捐獻巨資在村內購買土地,建造廣明鄉(xiāng)校新校舍,該校于1948年落成,規(guī)模宏敞,堪稱上乘,為全縣小學之冠。

               

                    解放后,吳士槐曾去香港,從香港銀行取回了積攢多年的二萬美元和一批金銀珠寶,帶回上海資助“申新”九廠,為恢復國民經濟貢獻力量。

               

                    1972年,愛國實業(yè)家吳士槐先生病逝上海。吳士槐有子三,均居美國。

              已有0人點贊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fā)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 0/300

              客服電話

              0579-8818812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點擊咨詢

              微信公眾號

              chunyart

              微信客服號

              版權所有?2001-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絡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安備 33072602100048號  
              業(yè)務咨詢和服務專線:0579-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0579-88188123

              免責聲明:您看到的內容均為會員發(fā)表,不代表本站立場,轉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并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

              增值業(yè)務許可證:浙B2-201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