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精品综合网|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delect id="m3aiv"></delect>

      <delect id="m3aiv"></delect>
          <delect id="m3aiv"></delect>

              正在閱讀:胡倩妮:子不語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文學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胡倩妮:子不語

              轉載 2019/06/12 16:15:19 發(fā)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今日浦江 作者:胡倩妮 17098 閱讀 0 評論 19 點贊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此言雖簡,卻為我們道出了一番至理。

                晚風吹過山岡,樹動山不動。

                流水繞過村莊,水響村不響。

                這個世界,總有些東西與眾不同,當其他事物大聲喧嘩時,它們卻選擇靜默不語。

                譬如夏意深濃時節(jié),地里青蛙、樹上鳴蟬聒噪不休,田間的稻穗?yún)s低著頭,風一吹,謙遜地鞠一個躬,仿佛在向風雨、向農人表達著謝意。

                不語抵萬語,不響勝巨響。是非曲直未必要說出口才顯得人間有公道,因為公道只在人心里。

                成天喊累的未必干活就多,可能是因為吃不起苦;看似每天在忙的未必工作勤勉,可能是因為效率太低;說話聲音響的未必就一定占理,可能是強詞奪理;幫人吆喝買賣的未必是朋友,可能是債主……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但分辨需要一定的眼力。明眼人一望便知,自然不必說,看不穿的你說再多亦是無用,不如不說。

                我們鄉(xiāng)間有句俚語,道是:“雷聲大,雨點小?!蓖ǔ?,在人前夸夸其談的未必有真才實學,而沉默不語的未必學問就差。放眼我們的周遭,“嘴上諸葛亮,手上四不像”的人不在少數(shù)。其實,學問說到底是個人的修行,肚子里有料或無料本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時間會驗證和過濾掉很多東西,譬如將物體放于水上,初時可能覺察不出來,但是時間久了,輕的東西自會浮上水面,而重的都將沉入水底。人的才學大概也不例外。

                不語有時也是一種態(tài)度。當一群人都在鼓掌贊成一件十分荒誕的事情的時候,你不語,即是對自己操守的一種堅持。不趨炎,不附勢,無聲的抗議也許就是最好的表態(tài)。朋友之間的情誼本不需要刻意標榜,有時你只需站一站位置,別人心中就了然了。歷史上,沉默之后那一句“希文賢者,得為朋黨,幸矣”的回答,讓多少稱兄道弟、歃血為盟的畫面為之失色?

                當真理被無數(shù)假象淹沒和蒙蔽,子不語,豈不勝萬語?但真理仍在,不語它亦在。


              已有0人點贊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fā)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 0/300

              客服電話

              0579-8818812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點擊咨詢

              微信公眾號

              chunyart

              微信客服號

              版權所有?2001-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wǎng)絡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72602100048號  
              業(yè)務咨詢和服務專線:0579-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0579-88188123

              免責聲明:您看到的內容均為會員發(fā)表,不代表本站立場,轉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并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

              增值業(yè)務許可證:浙B2-201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