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精品综合网|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delect id="m3aiv"></delect>

      <delect id="m3aiv"></delect>
          <delect id="m3aiv"></delect>

              正在閱讀:月泉吟社:中國最早的文人結(jié)社
              分享文章

              微信掃一掃

              參與評論
              0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 / 正文

              637226394718539000879904649.gif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dāng)前頁面為預(yù)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月泉吟社:中國最早的文人結(jié)社

              轉(zhuǎn)載 2014/03/24 13:55:30 發(fā)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金華晚報 作者:朱嵬嵬 5330 閱讀 0 評論 6 點贊

                  “月泉吟社”在《辭?!泛汀掇o源》均列有詞條。《辭源》中關(guān)于“月泉吟社”的詞條如是說:“月泉吟社”為宋元后遺民所立詩社名。浦江吳渭,字清翁,號潛齋。宋時為義烏縣令。入元后退居吳溪,立月泉吟社。延請鄉(xiāng)里遺老方鳳、謝皋、吳思齊等主持社事。至元二十三年春,以“春日田園雜興”為題,征五、七言律詩,次年正月得詩2735卷,選中280名,并將前60名的詩匯為一卷刊行,即名《月泉吟社詩》。

                  據(jù)史料記載,宋亡后吳渭隱居不仕,避居故里,與文友飲酒賦詩相往來。當(dāng)時,江南有不少宋室遺民,對蒙元統(tǒng)治者持消極抵制態(tài)度。在浦江,除吳渭外,還有方鳳,字韶卿,一字景山,仙華山麓鄭村人等,是南宋的太學(xué)士,宋亡后隱居仙華山下,著書講學(xué)。

                  閩東人謝翱,字皋羽,號希發(fā)子。謝翱隨文天祥在南劍誓師勤王之后,兵敗贛州。臨別,文天祥以端硯“玉帶生”贈謝翱,并有囑語,謝翱終生感念不忘。文天祥殉國,至元二十八年(1291)冬,謝翱攜硯赴浙北廬陵山中,在文天祥的忌日,與吳思齊、嚴侶等登嚴子陵釣臺哭祭文天祥,寫下了名篇《登西臺慟哭記》。此后,謝翱流浪吳越各地,隱居月泉精舍。此外,還有吳思齊,是陳亮的曾外孫,曾在南宋為官,宋亡,不愿仕元。

                  吳渭、方鳳、謝翱、吳思齊等都曾是南宋官員,專注于儒學(xué),都因宋朝覆亡,不愿意從事蒙元統(tǒng)治者而歸隱田園,感到個人前途與民族前途茫茫。他們境遇一致,志趣相投,在鄉(xiāng)野山水間悠游,飲灑賦詩。吳渭等宋老遺民認為,事異朝,猶如“女更二夫”,此乃失節(jié)大事。面對元統(tǒng)治者的“祿誘”,他們商議征詩活動,旨在聯(lián)絡(luò)同人,一起隱遁,誓不仕元。

                  元世祖二十三年,方鳳、謝翱、吳思齊聚集在吳渭家里。因吳渭田地山塘可資活動經(jīng)費,由吳渭為社主,倡組“月泉吟社”,方鳳、謝翱、吳思齊為評卷官。

                  十月十五日,吳渭以“浙東西以詩鳴者”(明俞弁《遺老堂詩話》語),發(fā)出命題征詩檄,以“春日田園雜興”為題,限五七言律,規(guī)定興感不能逾越“田園”二字,議定次年的正月十五收卷,三月三日揭榜。然后,評詩、發(fā)獎、刊出優(yōu)秀作品詩集,由方鳳、謝翱、吳思齊評卷,排定名次。

                  此次征集活動,共收到來自浙江各地詩作2755卷,中選者280卷,截取前60名,詩74首,附錄摘句33聯(lián)付梓,署名“月泉吟社”。此書明代以后多次重刻刊印,成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社總集。詩集的意義在于它以特殊的方式,反映了當(dāng)時詩人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jié)。正如清代全祖望所云:“月泉吟社諸公,以東籬北窗之風(fēng),抗節(jié)季宋,一時相與撫榮木而觀流泉者,大率皆義熙人相爾汝,可謂壯矣?!保ā鄂^碕亭集·跋月泉吟社社后》)

                  月泉:茲泉以月名,與月共虧盈
              知道浦江有“月泉吟社”的人不多,但是提起月泉兩字,熟悉浦江的人都能說上一二,不熟悉浦江的人走在浦江街頭“月泉”兩字不時躍入眼簾:“浦江月泉齋”、“月泉水晶紡織”、“月泉路”,甚至有網(wǎng)吧也取名為“月泉”。
              日前,記者來到浦江尋找“月泉”,卻聽說“月泉”已經(jīng)沒有了,但是遺址還在。站在月泉路上,路邊商鋪里一老者想了片刻,給記者指明了道路,那是一片田野,周圍被城市的街道和樓房包圍。田野不小,沿著田間小路一路搜索,卻沒有發(fā)現(xiàn)月泉。想象之中,月泉總該是有點水的。
              田野中有老者勞作,指路時說:“田野中間桃林之中就是?!庇浾咦叩教伊种袇s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痕跡。老者說,解放初期,那里立了一塊石碑,但現(xiàn)在石碑已經(jīng)斷了。果然,桃林邊緣有一截石碑。桃林邊上是一條小河,河水污濁。
              月泉的成名,早在隋唐之前?!镀纸h志·山川》中記載:“月泉,在今浦江縣城之西北二里,其泉隨月之盈虧而消長,自朔至望則泉增,自望至晦則泉減?!币馑际钦f,天上的月亮圓了,地下的泉水也跟著漲;天上月亮不圓的時候,地下的泉水也會跟著變淺。月泉因此而名聲遠播。
              明宋濂曾著《月泉游記》一文。元代文人徐木潤頌《月泉》詩云:“茲泉以月名,與月共虧盈。萬古自輝映,一泓常湛清。地通滄海脈,氣含太陽精。未盡形容妙,余思想象成?!痹灐对氯河俊吩娫疲骸坝杏行辜春?,猶隔廬峰道里千。岳麓云深藏策處,匡山人老讀書年。松楠疊影清浮幾,華樹生香晚入筵。稽省堂中兩夫子,六經(jīng)言遠視如天。”
              月泉吟社發(fā)起人之一福建福安人謝翱(1249年~1295年),寫有《月泉游記》: “……月泉在浦江縣西北二里,故老人云:其消長,視月之盈虧。由朔至望,投柿其間,泉浸浸浮柿而上,運蕩芹藻,若江湖之浮舟,擁泊于岸,視汩痕不減毫發(fā)。由望至晦,置竹井旁,以常所落淺深為候,隨月之大小畫痕竹上,當(dāng)其數(shù),旦而測之,水之落痕與石約如竹之畫。視甃間滯萍蘚,枯青相伴;殆類水退人家,日蒸氣濕,墻壁故在,而浮槎游 ,棲泊樹石,隱隱可記……”
              意說,上半月,月亮漸漸變圓,泉水也慢慢上漲;下半月,月亮由圓轉(zhuǎn)缺,泉水則也一點點地消退。泉隨月動,月伴泉鳴。文中還詳細地描述了觀泉的方法。從初一到十五的時候,在泉水中放下一個柿子,泉水慢慢地浮著柿子而上升,微波蕩開水草,就像一葉小舟,柿子由中間慢慢地向岸邊輕移,而柿子上甚至看不到水的痕跡,這是說“泉隨月升”的緩慢而輕盈。過了月半,在井邊插一根竹子,將每晚月影的大小畫在竹上,到了白天再拿去測量泉水,泉水的消退竟然與竹子上月影的縮小差不多,這是說“泉伴月沉”的細膩和無情。最后講的是泉退后的景象。月末近了,此時再看泉眼井壁間沾附著的蘚苔浮萍,因為脫離泉水遲早的緣故,有的已枯黃,有的則依然青翠,交相雜糅,就像大水退后的房屋,在陽光下濕水蒸騰,墻壁倒還是老樣子,如水波中的渡船,悠悠的航跡和沿途浮沉隱沒的綠樹巖石,都依稀可辨。
               
              月泉精舍:朱熹、陸九淵、呂祖謙同時講學(xué)于月泉

              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知縣孫邈按圖索驥,得舊址,作疏浚,筑亭衛(wèi)護,稱月泉亭,月泉也被譽為天下奇泉,成為人們游憩及士大夫以文會友之所。

                  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金華呂祖謙于月泉招徒講學(xué),并編撰《近思錄》。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與陸九淵在學(xué)習(xí)觀點上有爭論,請呂祖謙也參與研討,遂至浦江訪呂祖謙于月泉精舍,同時講學(xué)于月泉之上。當(dāng)時,送呂祖謙至江西信州鵝湖寺時,陪同前往的還有浦江傅如松和傅如川兄弟。傅氏兄弟同朱、陸、呂一起在鵝湖書院講學(xué),并參與了淳熙三年歷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名儒朱熹過浦江,當(dāng)時朱熹官任提舉浙東常平茶監(jiān)事行部,又一次會于月泉。永康的陳亮聞訊,也趕來浦江相會,共同聚徒講學(xué)。此后,月泉吟社的名聲大震,成了浦江及縣內(nèi)外文人雅集的所在。

                  據(jù)《光緒浦江縣志稿》載,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知縣王霖龍因講業(yè)創(chuàng)為精舍,祀朱熹、呂祖謙二賢于其堂”,“為后學(xué)景行”。元初,月泉精舍改為書院,聘請吳溪村人吳塤為山長。書室分別為橋、池、祠、堂、序、舍、祭器房等45楹,匾22塊,可謂規(guī)??涨?。為瞻仰先賢德行,以為學(xué)子楷模,又立朱、呂二先生祠于精舍之中。元初,月泉書室擴為月泉書院,規(guī)模更加宏大。

              已有0人點贊

              637226450744361592171707336.png

              0條評論

               
              承諾遵守文明發(fā)帖,國家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 0/300

              客服電話

              0579-8818812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點擊咨詢

              微信公眾號

              chunyart

              微信客服號

              版權(quán)所有?2001-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wǎng)絡(luò)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72602100048號  
              業(yè)務(wù)咨詢和服務(wù)專線:0579-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0579-88188123

              免責(zé)聲明:您看到的內(nèi)容均為會員發(fā)表,不代表本站立場,轉(zhuǎn)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并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nèi)容!

              增值業(yè)務(wù)許可證:浙B2-20110077